西安智慧社区建设 “标准化时代”来了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8-06 13:57:59 浏览:1575
自2012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全国便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4年5月国家住建部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争取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如今,智慧社区经历了从硬件数字化、管理信息化、云智能化的多轮探索和迭代,目前形成以AI大数据平台进行整合管理的全新模式。然而智慧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标准与规范缺乏、技术和制度保障缺失、信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政府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建立自己区域内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和规范,从而指导基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近日,由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和西安市民政局联合制定的《西安市智慧社区建设评定标准(2020)》(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形成覆盖6个领域的智慧社区综合评定标准体系,《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西安的智慧社区建设从此进入“标准化时代”。智慧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应该怎么建?西安终于有了自己的标准可依。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
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慧社区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关注度已经不局限于居住面积、交通、周边环境等“硬性”基础设施,通信服务、安全防范、外界沟通等“软性”服务正逐步成为大众关注的又一焦点。这种居住需求上的变化促使集智能化手段为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智慧社区应运而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社区?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标准与应用处处长李博师介绍道:“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与核心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概念中社区管理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智慧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以点带面地逐步实现整个城市的智慧化,实现对城市的实时控制、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智慧社区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造安全、舒适、便利、智能的多功能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慧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形态、新模式。通俗点说,就是有了智慧社区,市民日常的生活消费、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家庭治安防范等需求,足不出户就能全部实现。”
智慧社区内安装在楼顶的高空抛物摄像机
探秘智慧社区
满满都是“黑科技”
智慧社区究竟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1月9日,记者走进西安市内一家智慧社区试点单位--长庆坊小区,实地体验和观摩“黑科技”守护下的智慧生活圈。
长庆坊小区共有住宅楼40余栋,住户超过4000户。两年前,小区就开始进行智慧社区建设。如今想要进入该小区,得先通过人脸识别。采访时,记者作为访客,在得到事先授权才得以进入小区。“若擅自闯入,小区门卫值班室内的警报装置立刻就会亮起。”负责小区智慧社区建设的西安智慧社区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军一边介绍,一边走到道闸前,当系统自动拍摄记录下他清晰的脸部照片后,大门就自动打开了。
李军介绍,小区的三个大门及小区内所有高层住宅都已安装了可视频对讲的人脸识别系统。与传统门禁系统相比,它不仅可以呼叫房号、兼容传统刷卡功能,还新增了扫码开门、手机APP开门等功能。“小区里每位注册人脸识别的住户出入时,小区大门将会自动开关。遇到下雨天撑伞,或双手拎东西回家时,从小区大门到单元门口一路自动开合,住户根本不用掏钥匙也不用操作手机,感觉特别酷。”小区住户张女士说,有了这样的门禁系统,就连驾车进出小区驾驶员和同车人员都会被进行人脸识别,与小区无关的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小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进入小区后,记者发现长庆坊小区东门内有一个特别的设备,这个长相类似“电子广告牌”的设备叫做智慧社区终端,不仅设有社区一键报警、警民一键通、警民信箱等服务功能,还兼具智能化信息发布功能,小区内的大事小情,各种通知、宣传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滚动展示。李军说,这个设备是智慧社区终端的室外型设备,适用于小区广场等场所;还有一种是智慧社区终端的室内型设备,安装在社区院落重要出入口,办公楼、商场等楼宇大厅出入口以及金融24小时自助厅内,可以起到威慑犯罪分子和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小区的消防、燃气、烟感设备、监控探头等也全部接入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各种传感器通过物联网进行实时自检,任何环节发生故障,系统会准确提示物业人员干预。当涉及警情信息,则会直接在警方系统报警。未来,在居民的家庭生活中,智慧社区系统可变身为尽职尽责的全天候管家。例如,独居老人,可将家中水电、智能家居等接入社区智慧系统,当系统后台监测室内数据异常时,可以结合楼栋监控和公共区域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出老人是否存在危险。如果老人戴上智能手环,接入智慧社区系统后,一旦发生心率、血压等数据显著异常时,马上可以被社区人员获知,在最短时间里得到救治。
“目前小区通过智慧终端采集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数据,建立了一个堪比城市常住人口库的实时、真实的社区大数据库,实现了社区管理的‘四知、四清、四掌握’。社区民警能够知道居民家庭人员、车辆、房屋、社会关系;清楚社区房屋出租、重点人员、流动人员、特殊群体的情况;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警务服务情况、社区消防设施状态等信息,对各种社区警情也可以事先研判。”小寨路派出所民警关建强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以前小区里遇到走失的失智老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小区里各个楼长必须要全部出动,仅仅核实老人身份一项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时间。有了智慧社区系统,民警只需在系统内录入老人的照片就可以快速查询到老人的身份和家庭信息,对于社区警务工作而言,效率极大地提高了。
居民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直接联系社区民警
智慧社区建设
亟待统一技术标准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推进,智慧社区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基础单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身边,智慧社区相关技术和产品正处于百花齐放的大发展时期。据悉,西安市正在运行的就有多种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莲湖区的“智慧社区”服务综合平台,囊括了“政务服务、信息服务、智能生活圈、互联网+公共服务”5个模块;未央区以养老服务、临潼区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便捷化为特点的信息化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为加速智慧社区构建,西安市还积极推进“四社联动”,社区专项经费项目化运作2000多项,通过购买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服务能力。运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政务、居务、商业、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缴费查询服务“五位一体”,实现信息多跑腿、居民少跑路。
不过,由于智慧社区系统的供应商不统一,各个平台上传的视频数据格式不同,设置的关键词、标签也不同,数据无法接入统一的管理系统,一些智慧社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能像长庆坊小区这样做到将智慧融入生活多个方面的智慧社区示范试点并不多。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内已启动智慧社区建设的小区大多数以着重打造安防智慧社区或养老智慧社区为主,但是从功能上看,缺乏社区物业管理、智慧消费等其他多个应用领域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相对较窄,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慧社区。“现在为了享受智慧生活,在手机里安装了多款APP,物管的、零售的、金融的、生活服务的,看着挺热闹的,但是实际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如果能把这些全部进行整合,才能真正让百姓生活得到切实的便捷服务。”市民雷先生在谈到智慧社区建设时说,当下的生活中但凡涉及到智慧社区之处,居民想要参与就得被索取个人信息,“智慧社区”不“智慧”,以及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智慧技术也在威胁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记者发现,雷先生所说的也是大多数市民的共同感受。
“目前西安的智慧社区建设确实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全市范围内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划和集约的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单点布局,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及便利程度均有待提高,社区信息惠民程度不足,居民生活智能化不足;可持续运营和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其次,在目前的现有条件下建成的智慧社区大多都是‘单兵作战’,无法发挥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整合优势,而且,市场上智慧社区系统供应商也良莠不齐,极易导致后期相关设备维护和迭代不及时,直至无法使用,这样对于市民、物业、社区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投资浪费。”李博师说,西安要在智慧社区的基础上真正建成一座“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西安全城实现数据互通,设备和技术标准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标准》出台为西安智慧
社区明确建设目标
鉴于此,近日《西安市智慧社区建设评定标准(2020)》正式出台,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治理、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和创新应用这6大领域的评价指标,还细化出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其中,三级指标分为基础项、提升项和创新项,基础项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评价项,提升项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尽可能完成的拓展项,创新项是鼓励创新特别设立的创新应用项。智慧社区建设将综合考量基础项、提升项和创新项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对智慧社区的软、硬件基础配置进行了规范,对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上级管理平台的对接能力进行了要求。引导社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区域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开展对象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等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医疗、家政、缴费等服务,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水平,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同时也鼓励相关单位建设特色突出、技术先进、切实解决居民需求并得到一致好评的创新应用。
李博师介绍道,西安的智慧社区于2019年开始全面试点,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当年全市评选认定了20个智慧示范社区。《标准》的出台,就是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成效评价,引导推进我市智慧社区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提升社区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标准》出台后,西安的智慧社区建设就有了参照标准,今年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还将依据《标准》,出台一系列智慧社区评分标准,设定智慧社区的认定办法,同时,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及西安市民政局也会对已建成的智慧社区进行星级评定及授牌。“智慧社区实现了标准化建设,能让社区防控更立体、让公共服务更便捷、让居民生活更简单,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红专南路社区党委书记闫和平对于未来西安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充满信心。
关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实践中公民隐私如何保护的焦点问题,李博师也进行了解释,《标准》要求为了保护业主隐私,小区内智慧社区数据采取了严格加密和权限分级。小区物业公司只能查看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公共画面和数据,或得到业主授权的个人信息。警方也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管理和使用智慧社区数据。李博师还表示,标准化的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等突出特征及明显优势,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感知度和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增光添彩;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利于扩大政务信息共享,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推动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